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02-12 16:4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性人才?是我国当今国际化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挖掘国际学校办学特色,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学分会与京领创新人才课题组联合多位哈佛、剑桥、牛津、北大、清华的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中教育大数据实验室提供学术支持的“国际学校百校调研”于2020年7月正式启动。
“校长领导力”是此次调研的重点环节,国际学校校长作为掌舵人不仅需要具备一系列超越普通教师能力的素质,还需要具备强有力的领导力、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优质教育教学人才的鉴别与吸引能力。
“校长领导力”是学校办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次百校调研团队专门对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校长Roger Bishop校长进行了专访。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成立于2012年8月,是一所面向外籍人员子女的K12国际化学校,校舍位于北京朝阳区。学校相信社区源于共同的承诺,学习是人、想法和经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校的学校领导坚信,学生的发展不仅发生在学生参与互动课堂的过程中,还发生在他们通过体育、艺术和其他课外活动扩展自己的过程中。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提供了一个培育社区,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追求卓越并培养敬虔的品格,以便热情地追求真理并谦卑地影响世界。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校长Roger Bishop:在“使命宣言”中,我们将自己定位为培育型社区,这构成了我们与其他国际化学校的不同之处。与其他国际化学校相比,我们的一大不同在于规模,而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我们是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这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到现有的每一名学生。
同时,我们也很注重家庭。对家庭的注重也使得我们能够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融入家文化。我们的学生不仅来自不同背景,也来自不同的学校——自身的差异性使得他们纵使经过了多年的时间,也无法融入一些大学校。当他们选择进入我们的学校时,我们接受他们的差异性,因为对我们来说,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在员工身上也是如此。有的员工和其他学校与企业并不合得来,但他们在我们的学校里找到了家的感觉,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合作方式,也意味着我们创造了接受不同人价值的校园文化。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我认为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很令人欣慰的结果。
京领:您认为民办双语学校/公办学校国际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其他类型的学校在办学方面有什么不同?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校长Roger Bishop:我认为这些学校在学校建设方面有所不同。双语学校和传统的民办学校拥有中国式的管理体系,这与我们学校的设置不同,因为我们必须满足学生、员工和家庭的需求。在这一点上,双语学校的体系和大多数中国学生习惯的体系是不同的。
学校管理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规定的影响。政府规定具有差异性。双语学校或民办学校必须遵循政府规定,但一所纯粹的国际化学校面临着不同的境地,因为我们要遵循的政府规定和其他学校是不同的。
这件事具有双面性。尽管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拥有了更高的自由度,可以以我们想要的方式制定课程,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我们学校不属于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无法从系统中受益。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自己摸索,我们也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不断改进龙八国际。在中国,我们在学校管理上拥有很大的差异。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校长Roger Bishop:我们的一大优点是,我们关注学生个人,并拥有强大的学术计划。有趣的一点是,很多新家庭之所以选择我们学校,都是因为中意我们的课程。我们确实有很多教材和课程资源龙八国际。家长们在确实、真正地思考什么是课程以及课程会如何被教授,这不仅是他们关心的事,也是与他们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的事。
那些来自大学校的家庭也是如此,这就是我们的发现。另外,我们还通过数据驱动的学习来跟踪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可以向家长展示学生的个人发展情况。在其他学校,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学校,做到这一点实属困难。因此,规模小也是我们的优点之一。其他学校必须分散注意力,而我们可以集中精力,聚焦学生。
另一个优点是我们的性格发展计划,该计划从幼儿园到12年级一直开展。性格发展有助于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也有助于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事驱动因素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这在校园中创造了一种文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安定地专注于学习。
这一点其实非常有趣。我曾供职于其他国际化学校,我发现,尽管所有的国际化学校都关注学生的性格发展,但在其他学校,性格发展是一个附加项,在我们学校则是课程和课堂学习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在我们的学校,性格发展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合作方式之外,会被当作一个独立的部分受到更具体的关注。这一点非常特殊。
我们必须非常用心地思考如何将性格发展融入日常教学。让我来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每个月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主题。我们注重感恩,而这一点也渗透在学校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小学和中学的不同,对感恩的培养有不同的体现方式。比如,在小学,班主任将重点定为感恩拥有的物品,这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他们拥有的物品、财产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注重给予学生认可。当老师看到学生对某事或某人表达了感恩后,老师会给予学生认可,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表达感恩。当老师在教授课程时,他们需要时刻记得感恩是教学的一部分。
学习感恩并不是一件短暂的事。尽管学生可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下学习到了感恩,但在我们学校,感恩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几乎每个月都会在校园里出现。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学习感恩。无论他们是在学习艺术、音乐还是体育,他们都会听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感恩。这有助于他们加深对感恩的理解,并帮助他们将所学内容与感恩相结合。我们想让他们不仅记住感恩的定义,还要知道感恩如何在生活中应用,以及感恩如何在合作中体现。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校长Roger Bishop:校长的责任因为有不同的管理领域而十分复杂。作为校长,我同时担任两种角色,一个是学术领导,管理学术成就和发展,另一个是学校领导,关注学校整体的发展和目标,平衡这两种身份十分很重要。在学术领导方面,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确保课程系统完善,另一部分是教学和学习顺利运行。
领导一所学校有许多方面。在保证学校顺畅运行外,我们也关注招生情况和财务情况,更重要的是确保校园内各个系统、体系的确立,以实现学校顺利地运行。此外,另一个方面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一项日常工作,每天都有不同方面的问题需要寻找解决方案或利用学校的资源。学校不能只由一个人管理,我的工作是识别那些具有不同优势的人,把他们聚集到一起,共同以解决我们的问题和难题。从我的角度来看,这更多的是着眼于大局,努力把所有的事情结合起来,将不同部分连接起来。
京领:在目前的国际化教育领域,您认为校长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应该获得哪些方面的支持?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校长Roger Bishop:因为每个学校都非常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问题或挑战。招生当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国际学校来说。前几年并没有那么多挑战,因为我认为很多国际家庭会喜欢在中国工作。这些年,我确实收到过一些居住在国外想来中国工作的人的申请,但目前的情况会使这个过程变得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由于疫情,招聘变得具有挑战性。所以,这是我们最大的挑战,尤其是学校接下来还需要继续发展。
另一个挑战是资源。过去,我们时常订购新的教科书并保持我们的书目能够持续在最新状态。但因为多年来,把海外原版教科书带入中国的限制变得越来越严格。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如何维护和拥有新的教学用书,以及新课程的运作。这是我们必须计划应对的挑战,因为如果我们无法将外国教科书引入中国,那么这将影响我们的教育方式。
比如,我们学校采用的很多教材都是直接从美国进口的。由于版权保护,海外的教科书无法使用电子版。所以,学生在我们学校中通过接触纸质版的各类海外书籍,丰富了他们的学习过程,几乎与在国外学习类似。这是他们在教室里上课时的感觉。
而且对于在线资源,如果我们把所有内容或者活动都改为线上,我认为这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当新家庭从其他国际学校过来时,校内的材料和资源是他们关注的事情之一。他们不希望看到一切事物都转为了线上。
回顾曾经,过去我们与社区有很多联系,例如我们可以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或是在公司任职的人物来到校园为学生提供学习上的帮助,这些无疑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我们很乐意与社区建立联系。我们喜欢走进社区,以不同的方式为当地社区服务。这也是我们学校整体使命的一部分。但同样,我们已经 3 年没能做到这一点。COVID 结束后我们将继续。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校长Roger Bishop:我认为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自疫情开始,在2020年,我们陆续失去了1/3的国际家庭。而让新家庭加入我们也受疫情的影响而变得富有挑战。目前,我们大部分或几乎所有的新家庭都是从其他国际学校转来的。问题在于,我们目前的学生来源仅局限于北京现有的国际家庭,或者其他学校的转校生,但来自海外的新家庭的数量则锐减。这对于我们这一级别的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关于防疫工作的校内事务也有所增加,无论大规模的学校还是小型学校都需要准备许多文案工作。在规模较大的学校中,他们有能力拥有一个团队来处理这些事情,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学校来说,这意味着我们有时需要请我们的教职工来做这些本不是他们职责范围内的行政工作。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帮助、支持了学校的COVID预防计划的实施。
我也一样,我可能将大约80%的时间花在与COVID相关的工作上,那么也就意味着我只有20%的时间花在学校发展上。这让我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一方面要维持学校的运行,同时还要努力满足政府的政策和法规。
因此,我们需要雇佣更多人,我们需要更多的收入来源。归根结底,我们是一所学校,但我们首先是一个企业。没有收入,就很难找到我们需要的人。所以这对于我们而言非常具有挑战性。但我知道政府方面其实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地方政府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的工作也很累。但这过程中,学校的压力来自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可能会由于学校将过多精力放到满足政府的法规上而下降。
所以这是我们最大的困难与挑战。对我来说,我本身喜欢搭建学校的系统和体系。我一直在努力支持我们现有系统的开发,尤其是在COVID预防方面。在过去的至少2个月里,我们准备了大量满足政府和法规要求的文档和文书工作。为了确保学校安全,我们甚至超出了政府的要求。
此外,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指持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执照,疫情带给我们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我们对任何学生开放,比如中国本地学生,那就容易多了。无论是在招生中,我们都会变得稍微轻松些,因为给我们的机会增加了。但是,随着外籍人口的流失,我们的招生数量减少时,我们的国际化社区也会开始萎缩。
京领:国际学校发展迅速的当下,您认为新建国际学校应当如何打造特色品牌?老牌国际学校如何维持优势,升级品牌?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校长Roger Bishop:我已注意到国际学校,尤其是老牌国际学校,正不断扩张到其他城市的这一趋势。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类学校利用他们已有的品牌优势,去不断扩大,尤其入驻一些中小城市中。这是我观察到的老牌学校的扩张方式。而这个方式也已在老牌双语学校中形成。
众所周知,这种扩张会对学校本身带来益处。比如政府会对学校的课程以及运营方面增强管理和监督,某种程度上,这会保障学校的发展变得更加稳定。当学校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时,学校就能安定地发展。这种形势下,学校逐步发展为更像是一种政府职能部门,而不是个体户,这在中国的市场中是相对稳定的。这已形成趋势。但我对这种趋势的形成速度之快感到诧异。现在很多学校因为增设了双语教育而需要更名。我对未来5年或10年后的发展十分期待。
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校长Roger Bishop:我认为,从公办学校转换为国际化双语学校的学校会更受欢迎。原因有二。首先,现在,家长们认识到,国际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孩子的出国学习和工作,还有助于他们的孩子在市场上提高自身竞争力。我们学校遇到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都会因为受过国际教育而变得与众不同。
第二个原因是,家长们认识到了英语在全球化中的重要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对工作是有好处的。家长们预见到了他们的孩子能够通过多种语言,尤其是英语,在工作中交流并获得更多机会。
此外,家长们也意识到了学生在公办学校中面临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高考和中考。我知道,很多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脱离这种体制,因为他们实际上很关心孩子的社会情感福祉。他们虽然关心学术,但不希望孩子压力太大以致崩溃。并非每个孩子都能适应这样的体制,孩子们需要有不同的发展。国际教育给予父母不同的选择,让父母可以将孩子带上通往福祉的道路。当孩子快乐时,父母也快乐。我认为这是一些主要的问题。
我还注意到,一些中国家长担心双语学校也许会转化为拥有双语环境的国际化学校,这样的转化会离公办学校越来越远。这就是家长们希望学校做出转变的原因。观察家长们的反应、倾听家长的观点、观察家长的选择……这些事既有趣又有意义,因为家校的择校与学校发展的趋势有关。尽管父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但我很乐于观察学校在未来的几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龙八国际龙八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