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八国际龙八国际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66889888     1399998888

龙八国际

龙八国际

龙八国际下载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教育学会会长罗洁: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实现 当以学校实践的真实变革为根本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9-21 15:24

  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一个理论成果,就是确立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自信不断增强,对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当然我们知道我们的教育至今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两个不完全适应”“两个一些”。两个“不完全适应”,即我们的教育还不完全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两个“一些”,即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还要系统破解,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要加快解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将教育系统使命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立德树人为统领,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推进依法治教为保障,促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

  十九大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中有四个关键词——优先位置、基础工程、内涵发展、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教育发展重大战略部署的实现,当以学校实践的真实变革为根本。学校教育实践创新是基础教育存在的本色、发展的底色、可持续的特色。

龙八国际下载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教育学会会长罗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实现 当以学校实践的真实变革为根本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而不是培养反对派,不是培养旁观者。注重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正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必须突出“德育为先”。习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这为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德育为先指明了方向。

  正确把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必须“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社会责任感就是对国家和民族要具有“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对人民和亲人要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愫,对自然和环境要拥有“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情感,对自己要怀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志不强者智不达”的追求。因此,教育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在大爱无言、大德无痕、大责无疆、大智无价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自己的自己;学会奉献,成为更高大的自己;学会尽责,成为对人类有更大贡献的自己。

  增强学生创新精神。首先,着力增强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其次,增强学生丰富想象的意识。席勒曾说“你之所以缺乏创造性,是因为你的理智限制了你随便想象的能力”,“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法国哲学家马利坦认为:“所有伟大的数学家的著作中都蕴含着诗”“没有诗的帮助,亚里士多德不可能凭经验完成他的关于菱形基本定义的推断”。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首先,着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其次,要让实践满足学生对真理的渴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智慧,把别人的经验或教训变为学生自己的财富。再次,要让实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实践过程中,可见的不可见的、可测的不可测的东西都能让学生感到新奇美妙,进而引发探求兴趣,使学生产生出实践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追求。最后,要让实践使学生体验到运用的乐趣。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成功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乐趣是单纯学习书本知识很难体会得到的。

  走内涵发展之路要强化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师生对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文化、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同感。要获得核心竞争力,每一所学校必须着眼于为每一位学生、教师的发展服务,用创新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学生、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素质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素质,学校要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多给教师培训、实践、研究、反思的机会,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学校的历史,学生的成功就是学校的荣誉。坚持人本性——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坚持开放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育资源,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走特色发展之路要形成一个领域的卓越。学校的特色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均衡发展首先是发展,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无差别教育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无法办出高水平的学校。学校之间有特色差别,教育才有活力。每一所学校应当恰当定位,形成特色。特色是学校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生态环境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教育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教育传统的集中体现。现代化教育的学校格局就是——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到达边缘,到达本源”。

  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增强各级各类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特色内涵优势;小型化、多样化、个性化是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持久走向,个性化教育的要求将是社会对教育的最大诉求,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最重要保证。我们要深化教育领域内供给侧改革,提供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和多种模式的教育,提供良好的选择机制,不断提高适合教育的水平。

  注重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培养学生能力是21 世纪课程改革的重大主题。绝大多数国家都看到,拥有上述综合性能力的学生才可能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才可能拥有幸福生活,因而将培养综合性能力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方案中,成为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正如美国“21 世纪学习框架”和新加坡“21 世纪技能框架”所提出的学习和技能目标,均关注了综合性、全方位技能的培养。而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也在逐渐将国家价值观纳入其教育内容及目标。2015 年1 月27 日,英国教育大臣妮基•摩根强调,推动“英国核心价值”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所有学校都应该像提升学术标准一样,加强英国基本价值观培养,让每个孩子懂得英国价值观与学习数学、英语一样重要”。同样,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不同方法将本国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卢旺达教育部长帕帕斯•穆萨福瑞•玛丽木巴表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不含国家价值观的教育没有任何价值。”

  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教学改革最大的难点是什么?难点就“在于以教学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契合点非常难找”,而这却是教育改革走向成功所必须攻克的壁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报告中则强和学应该齐头并进,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所谓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没有教,而是学习与教学要把学习者当作中心,但以往的教学活动比较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程度,明显缺乏对知识以外其他维度学习的重视。事实上,除了基本知识、技能和认知技能的获得外,还应当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人权的理解和尊重、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以及学会终身学习与合作等能力的获得。因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使教与学齐头并进、互为补充,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构建综合整体的课程框架。整体和综合是课程框架构建的新趋势。所谓整体是要打破原有的分学段设计,将各学段打通进行整体设计,以加强学段间的紧密联系;而综合则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往的课程框架多为分科教学,而现实中用单一的任何一个学科来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用单一的任何一个学科来进行创新也是不可能的,因而构建综合课程框架,进行跨学科课程与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整合课程框架是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是适应21 世纪国际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目标的必经之路。

  重视教育的多样性与包容性。PISA2012 结果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通过对其测试结果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成绩较好的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验,并提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应该从3个维度进行,即教育的公平度、包容度和卓越度。所谓卓越度就是要看其总体成绩的情况;公平度,则关注贫困家庭或家庭出身的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而包容度,就是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能否有所提高来进行评价。日趋扁平化的世界使得多样性和包容性日益凸显,这意味着教育不仅要着眼于高水平、高成效的国家、地区,更要关注教育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儿童,对多样性、公平度及包容性的关注标志着教育的发展程度及其与时代发展潮流的契合度,也密切联系着教育改革的成败。

  推进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技术的开发水平,不断探索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消除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疑虑,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国际交流,都成为需要迫切研究的问题。当然,技术可以放大杰出的教学,但是再伟大的技术也不能代替平庸的教学。所以,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突破教师对传统教育技术的习惯性保护,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成为关键,教师应该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方面成为创新的动力。学校教育体系必须找到更有效的途径,将技术整合进教学和学习中,并为教育者提供能够支持21 世纪教学法的学习环境,以及为儿童提供明日世界成功所需要的21 世纪技能。

  龙八国际登录

  统一性、标准化、以教定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招生、学籍、学分、文凭、职称、职位等的控制是教育管理的关键要素。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样的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新景象和新要求了。互联网思维有几个最重要的特征:一切皆可联系,人人都是中心,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共享才能共赢。相应地,打通系统障碍,破除条块分割体制,增强非线性联系,从单一中心走向多节点中心,扩大开放,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零和游戏观念,促进健康竞争,探索和建立适应互联网背景学校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是拥抱未来教育的重要期待。

  解决问题需要精准用力——找准问题,针对问题的关键和症结,对症下药,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需要科学用力——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以青少年身体发育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进行,以专业水准要求按教育规律办事; 需要持久用力——教育是内化于心的事业,需要驰而不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方能看到成效;需要有责任心、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要以党的宗旨、国家发展目标和人民根本利益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行动指南,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克服困难,把个人事业融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