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4-07-22 07:54
“从建校之初主张‘用精细化服务促进全体学生和谐发展’‘让全体学生在更好的教育服务中得到和谐发展’,到今天倡导‘人人自觉发奋、人人自由发挥、人人自主发展’,自主教育在学校深入开展。”日前,由武汉大学“生活·实践”教育学研究中心主办,湖北宜昌天问教育集团承办的“自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举行,天问教育集团总校长高正华在会上表示,“自主教育”已经成为天问学校的一张名片。
唯有自主方能解放师生,方能“造就自主发展的人”。据介绍,天问建校之初施行24小时“跟踪”式教育服务,教师如“警察”和“保姆”般围绕学生工作。“这使教师身心俱疲、效率降低。与此同时,部分学生越来越依赖教师和家长。”高正华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与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学校逐渐转变理念,开始从课堂、课程、组织、文化等多个维度探索自主教育的落地路径。
研讨会举行当天,来自天问教育集团3个校区、9个学部全方位开放校园,通过演讲、微课、码书、社团展演等形式,立体展示了自主教育的办学成果,彰显了学校“和而不同·一校一品”的特色。
在天问国际幼儿园,记者看到一群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磨豆浆、烙饼、编织衣物、演皮影,人人动手参与,忙得不亦乐乎;在高新天问初中,记者看见学生自发组织向与会者讲解班级文化,课上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敢于对教师提出质疑;而几乎在每一个校区,随处可见学生自己制作的“码课”“码书”——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观看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研究后录制的视频,“老师您好,这是我制作的小策略课程,您扫扫看!”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一系列所见所闻的背后,是天问学校对自主课堂、自主课程、自主文化进行深度研究的成果。
“自主学习能力是人的关键能力之一,这个能力是在课上不断感知而自然生成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目前天问自主课堂结构可概括为‘感知—问题—探究—分享—反思’,强调问题的生成和解决。”高正华说。
同时,“造就自主发展的人”的基础是课程设置,天问建立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三大课程体系。据天问国际初中校长李超介绍,该校还在2015年提出了“1+X”课程群概念,通过优化课程门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广阔舞台。
理念和行动的升级,带来的是学校的蝶变。从创办之初的300名学生、30位教师的人员体量,发展到如今6300名学生、550位教师、200亩校园总面积的规模,天问创造了一所民办学校发展的奇迹。
“天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在实践中、在研学旅行中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这种办学理念、教学思想、教育方法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校开花的结果。”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总督学郑增仪说。
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刘莉莉看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教育国际化竞争的加剧、集团化与学区化带来的机遇、挑战等,让基础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品质学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天问教育集团的自主教育就是建设高品质学校的有效途径。”刘莉莉说。
与会期间,武汉大学“生活·实践”教育学研究中心为天问集团授牌,吸纳其为实验学校,来自湖北、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山西、广东等全国各地近500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